服务热线:
15821734033
产品目录/ PRODUCT MENU
技术支持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抗体可变区

抗体可变区

发布时间:2014-12-04浏览:2268次

抗体可变区是抗原刺激机体后,相关的基因产生抗体,不是抗原刺激细胞合成新的基因。抗体的结构大体是差不多的,但是有可变区,可变区是根据抗原的不同而不同的,可变区负责和抗原结合。

如果一个全新的东西(可以说是潜在抗原,但不是抗原),进入机体,没有任何受体识别,是不会产生抗体的,就是说,要想产生抗体,除了有编码抗体稳定区的基因,还得有编码可变区的基因,这些基因是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。

 

病原的组成也不是人想象的那么复杂,也是蛋白质,多糖,脂肪等组成的,而病原的进化也是逐渐进化的,很多病原的抗原有相似性,而动物的进化也是逐步进化的,某个抗病基因也是可以不断的遗传。比如干扰素可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,是一个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,就需要相关的基因编码;从禽类,到哺乳动物,人,都有编码干扰素的基因,就说明干扰素基因在很早期就存在。

   

抗体稳定区基因应该也是很早就存在的,可变区的数量很多,每个可变区需要的DNA长度却不长,一般也就是107个氨基酸,约321个碱基。所以,机体可以产生针对很多中抗原的抗体。

 

如果是新的抗原,要想产生针对新抗原的抗体,可变区基因就需要突变或者是从序列重排,或者是基因漂移,来形成针对新抗原的抗体可变区基因。如果动物能够快速产生新的抗体,那么就能生存下去,如果不能产生基因的突变或者漂移,不能产生针对新抗原的抗体,那么就会发病死亡,被淘汰。而实际上,能产生基因突变的动物是少数的,所以在有一个新病流行时总是有大量的动物发病,至于会不会死亡还得和病原的毒力有关。

 

而病原也会产生新的突变,改变抗原结构,使机体不能识别,就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,病原就增加了生存的机会,而病原的变异总是比动物的变异快,因为多少病原的个体小,需要能量少,所以动物才不至于灭菌。这也符合食物链的规律,食量大的动物在自然界的数量不可能太多。

 

针对艾滋病病毒,病毒变异比较快。人类就吃不消了,是因为人体即使能识别艾滋病毒,但是抗体的产生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,在病毒进入人体后,机体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,但靠非特异性吞噬,速度是很慢的,病毒进入细胞后,不但是复制,还可以反转录出DNA,并且接合(整合)到人的基因组上,不管是怎么用药,是没有作用的,这段DNA随着细胞的复制而复制,随着细胞的增殖而增殖,可以一直存在机体能,一有时机,就可以转录出病毒,继续危害机体。

 

如果病毒不变异,人类就可以把艾滋病病毒颗粒给灭活,但是抗原结构依然存在,给人免疫后,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,再有病毒进入机体,抗体就可以快速和病毒结合,杀灭病毒,使病毒不能整合到机体基因组,就没有长期带毒了。而实际上是艾滋病病毒变异很快,机体虽然有产生抗体的基因,但是每次接触的都不是同一个病毒,抗原结构都不一样,原来产生的抗体就不能对新的病毒颗粒起作用,所以艾滋病到现在都没有成功的疫苗。

 

关于艾滋病,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,艾滋病病毒是在免疫细胞中生存,病毒可以编码一种蛋白,该蛋白分泌后,不是黏附在被感染的细胞表面,而是黏附在正常CD4细胞表面,让吞噬细胞以为正常CD4细胞是感染病毒的细胞,就会把正常CD4细胞杀灭,造成机体内CD4细胞数量减少,虽然分化成CD4细胞的干细胞可以继续分化成CD4细胞,但是一旦干细胞消耗完毕,就不能有新的CD4细胞出现了。而CD4细胞是zui主要的免疫细胞,没有了CD4细胞,机体就没有任何抵抗力了,一旦有一点感染,比如感冒,比如外伤,比如肺炎,比如腹泻,都会因为没有抵抗力,而恶化,造成死亡。所以,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症。

上海慧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12016933号-2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网站地图

联系电话:
15821734033

微信服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