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鼠Elisa试剂盒是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(ELISA)技术的科研工具,专门用于定量检测大鼠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分子,如蛋白质、抗原、抗体、细胞因子、激素等。该试剂盒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多个领域,包括免疫学、神经科学、内分泌学、肿瘤学、药物开发和毒理学等。
大鼠Elisa试剂盒的核心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。它通常包括预包被有特异性抗体的微孔板、酶标记的检测抗体、底物和显色剂等组分。在实验过程中,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微孔板上的抗体结合,经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成分后,加入酶标记的检测抗体,形成抗原-抗体-酶标记抗体复合物。随后加入底物,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反应,颜色的强度与样品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成正比。通过酶标仪测量吸光度值,并利用标准曲线,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分子的浓度。
大鼠Elisa试剂盒的操作流程通常为“包被(部分试剂盒已预包被)→加样→孵育→洗涤→加酶标抗体→孵育→洗涤→加底物→显色→终止→读数”,每个步骤需严格遵循时间、温度、操作手法要求:
1、加样:避免交叉污染与气泡
加样顺序与量:
按“标准品→空白对照→样本”的顺序加样(空白对照加样本稀释液,不加样本,用于扣除背景),每孔加样量需精准(如50μL或100μL,误差≤±1μL),避免加样过多溢出或过少导致反应不充分。
加样手法:
移液器枪头需垂直对准孔壁中部(避免触碰孔底或孔壁,防止交叉污染),缓慢加样,若产生气泡,需用枪头轻轻吸除(气泡会占据孔内体积,导致实际反应体积减少,且气泡表面会吸附试剂,影响读数)。
避免交叉污染:
每加一个样本/标准品需更换新枪头;若使用多通道移液器,需确保枪头与孔位对齐,避免漏加或错加。
2、孵育: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
孵育条件:
严格按说明书要求选择孵育方式(如37℃恒温箱孵育、室温孵育),不可随意更改(温度过高会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增加,温度过低会延长反应时间,均影响结果准确性)。例如:多数抗体结合反应需37℃孵育30-60分钟,底物显色反应需37℃避光孵育15-20分钟。
孵育操作:
酶标板需加盖板膜(防止试剂挥发、污染,避免孔间交叉污染);放入恒温箱时需水平放置,避免试剂倾斜导致孔间混合;孵育时间需精准计时(建议使用计时器),不可提前终止或延长。
3、洗涤:彻d去除未结合物质
洗涤是ELISA操作中最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步骤,目的是去除孔内未结合的标准品、样本成分、酶标抗体,减少非特异性信号(背景值过高多因洗涤不彻d)。
洗涤液使用:
确保洗涤液已充分混匀(浓缩洗涤液稀释后可能有沉淀,需摇匀后使用),每孔洗涤液加样量需充足(如200-300μL,约为孔容积的2/3,确保孔壁充分冲洗)。
洗涤次数与方式:
按说明书要求控制洗涤次数(通常3-5次),每次洗涤后需将酶标板在吸水纸上拍干(不可用力擦拭孔底,避免损伤包被的抗体),残留液体需尽量去除(残留的酶标抗体会导致假阳性);若使用洗板机,需提前检查洗板机针头是否通畅,调节加液速度(避免液体飞溅)。
4、底物显色与终止:及时、精准
底物添加:
底物液(如TMB底物)需在避光条件下保存和添加(光照会导致底物提前显色),加样后需轻轻振荡酶标板(30秒,确保底物与酶充分接触),然后立即放入37℃避光孵育(不可暴露在自然光或日光灯直射下)。
终止反应:
当标准品孔出现明显梯度颜色(如从浅黄到深蓝),且空白对照孔无色时,需及时加入终止液(如2M H2SO4),终止液加样量需与底物液一致(如每孔50μL),加样后需立即轻轻振荡(确保反应彻d终止,避免局部颜色不均)。
注意:终止液为强酸,需佩戴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;若终止后颜色仍继续加深,可能是终止不及时或终止液失效,需重新实验。
5、读数:快速、规范
读数时间:
终止反应后需在10-30分钟内用酶标仪读数(部分底物颜色会随时间推移褪色,导致吸光度下降),不可放置过久。
读数设置:
按说明书设置主波长(如450nm)和参考波长(如630nm,用于校正孔底划痕、气泡等干扰,提高准确性),酶标仪需处于“吸光度模式”,读数前需用空白对照孔调零(扣除背景值)。